2025年5月19日,巴基斯坦副总理兼外长穆罕默德·伊沙克·达尔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开启为期三天的对华正式访问。此次访问发生在印巴边境冲突升级、南亚地区安全形势复杂化的背景下,既是中巴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例行高层互动,更是两国针对地区危机协调立场、深化合作的关键外交行动171819。本文将从事件背景、中巴关系历史脉络、当前合作框架、访问议程解读、地区安全影响及国际反应等维度展开全面分析。
一、事件背景与访问直接动因
(一)克什米尔恐袭事件引发的印巴军事对峙
2025年4月22日,印控克什米尔帕哈尔加姆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恐怖袭击事件,造成多人伤亡。印度政府随即指控巴基斯坦境内恐怖组织策划实施袭击,并采取驱逐外交官、关闭边境、撤销签证等单边制裁措施3。巴基斯坦则宣布废除履行《西姆拉和约》,对等驱逐印度外交人员,导致双边关系急剧恶化3。5月7日,印度发动“辛杜尔行动”,对巴控克什米尔及本土9个目标实施导弹打击,巴空军随即进行反击并宣称击落数架印度战机3。此次冲突是继2019年普尔瓦马事件后,印巴间最严重的军事对抗,直接威胁南亚核安全格局。
(二)中美介入与临时停火机制
5月10日,在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的斡旋下,印巴达成临时停火协议。美方通过外交渠道向双方施压,要求避免事态升级为全面战争13。巴基斯坦外长达尔在通话中明确表示:“若印度愿意停止军事行动,巴方将同步停火”13。尽管停火暂时遏制了冲突扩大,但印度持续在边境增兵,并指责巴基斯坦未彻底切断与恐怖组织的联系,地区紧张态势未根本缓解1119。
(三)中巴高层沟通的紧急需求
在此背景下,达尔访华具有三重紧迫性:其一,巴基斯坦亟需向全天候盟友中国通报冲突细节,寻求政治支持与经济援助;其二,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地区主要调停方,需协调立场以维护中巴经济走廊安全;其三,双方需就阿富汗局势、中美战略竞争等区域议题交换意见,巩固战略协作81117。
二、中巴关系的历史演进与战略基础
(一)1951-1971:冷战格局下的建交与巩固
1951年5月21日,巴基斯坦成为首个与新中国建交的伊斯兰国家,这一决策基于其对印度地缘威胁的担忧及对华遏制印度扩张的战略需求4。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后,中巴签署《中巴边界协定》,彻底解决领土争议,奠定军事合作基础。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中国向巴提供武器装备并陈兵中印边境,迫使印度两线作战,显著缓解巴方压力4。
(二)1979-2001:阿富汗战争与核技术合作
苏联入侵阿富汗期间,中巴美三方形成“抗苏统一战线”,中国通过巴基斯坦向阿富汗抵抗组织输送大量军备,并在巴境内建设军事后勤基地4。1998年印度进行核试验后,中国向巴基斯坦转让部分核技术,助其建立核威慑能力,此举虽引发国际争议,但极大增强了巴对印战略平衡能力4。
(三)2001年至今:反恐合作与经济走廊建设
“9·11”事件后,中巴在打击“东突”恐怖势力方面深化情报共享与联合行动。2013年启动的中巴经济走廊(CPEC)将双边关系推向新高度,截至2025年,中国在巴投资超过620亿美元,建成萨希瓦尔燃煤电站、卡洛特水电站、拉合尔橙线地铁等54个重点项目,为巴创造23万个就业岗位,贡献GDP增长率年均1.5个百分点57。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640亿元人民币,中国连续12年保持巴最大贸易伙伴地位5。
三、当前中巴合作的核心领域
(一)安全与防务合作机制化
中巴每年举行“雄鹰”联合空军演习与“海洋卫士”海上军演,JF-17“枭龙”战机、054A型导弹护卫舰等装备构成巴军现代化支柱48。2025年3月,双方签署《防务技术转让协议》,中国将向巴转让第五代战机发动机生产技术,提升其航空工业自主能力8。
(二)中巴经济走廊“2.0版”升级
根据2025年2月联合声明,中巴同意推动“一带一路”八项行动与巴“5Es”发展框架对接,重点建设增长、民生、创新、绿色、开放五大走廊5。具体项目包括:瓜达尔港自贸区二期工程、印度河流域5座大型水库、跨境光缆网络及数字支付系统57。红其拉甫口岸全年开放后,中巴陆路贸易量预计增长40%,缩短新疆至卡拉奇的物流时间至72小时5。
(三)人文交流与软实力构建
中国在巴开设6所孔子学院,每年提供2000个政府奖学金名额。2025年4月,巴基斯坦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首个在中学阶段必修中文的伊斯兰国家8。两国智库联合发布《中巴文化互鉴报告》,推动影视合拍、文化遗产保护等合作5。
四、达尔访华的核心议程解析
(一)协调印巴冲突应对策略
达尔此行首要任务是向中方通报印巴冲突最新进展,争取中国在安理会等国际场合的外交支持。中方可能提出三点立场:重申反对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支持巴方合理安全关切;呼吁印巴回归《西姆拉和约》框架对话;建议成立中俄美三方调解机制,防止冲突外溢2619。此外,双方将探讨向巴提供HQ-9防空系统等装备的可能性,增强其防御能力19。
(二)推进中巴经济走廊安全合作
瓜达尔港、萨希瓦尔电站等CPEC项目面临俾路支分离主义势力威胁,2025年已发生3起针对中国工程师的袭击事件。预计双方将签署《重点项目安全保护协议》,扩大巴特别安全部队(SSU)规模至2万人,并由中国提供无人机监控系统与反恐训练811。同时,中巴同意建立能源运输“红色通道”,确保液化天然气(LNG)陆路输送不受边境冲突影响5。
(三)深化阿富汗问题协作
阿富汗塔利班临时政府外交部长穆塔基同期访华,中巴阿三方将举行闭门会议,重点讨论跨境反恐、矿产开发与中阿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国计划投资300亿美元开发阿锂矿资源,经由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出口,需三方就安全保障、过境关税等达成共识811。
五、访问对地区与国际格局的影响
(一)南亚安全架构重组
中巴强化战略协作将制衡印度“东进战略”,迫使印调整对华边境政策。印度已向中印边境增派2个山地师,但为避免两线作战,可能暂缓在藏南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319。美国虽促成停火,但其中亚影响力持续下降,2025年美对巴军援降至1.2亿美元,不足2010年的十分之一13。
(二)中美战略竞争新维度
中国通过支持巴基斯坦,实质提升在印度洋的军事存在。2025年4月,中国获准在瓜达尔港部署052D型驱逐舰,形成对美迪戈加西亚基地的牵制8。美国则加速推动“印太经济框架”,拉拢印度、越南等国构建供应链联盟,中巴经济走廊成为“一带一路”对抗“印太战略”的关键支点513。
(三)伊斯兰世界内部协调
巴基斯坦将推动伊斯兰合作组织(OIC)发表声明支持中国新疆政策,换取中国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更坚定立场。沙特、阿联酋等海湾国家可能增加对CPEC投资,2025年已承诺注资150亿美元参与瓜达尔炼油厂项目58。
六、挑战与未来展望
尽管中巴关系呈现强化态势,但仍需应对三重挑战:首先,巴国内经济危机持续,2025年通胀率高达38%,外债占GDP比率突破45%,可能影响CPEC项目还款能力811。其次,印度加速与伊朗合作建设恰巴哈尔港,分流瓜达尔港货运量,2025年预计吞吐量差距缩小至15%35。最后,美国推动“蓝色联盟”网络,联合日本、澳大利亚在印度洋实施联合巡逻,增加中巴海上通道风险13。
未来中巴关系将呈现两大趋势:一方面,安全合作向网络、太空领域延伸,双方计划2026年发射首颗联合侦察卫星;另一方面,经济合作聚焦绿色转型,中巴已确定在信德省建设2000兆瓦光伏电站,并合作开发钠离子电池技术57。达尔此访不仅为化解当前危机提供对话平台,更为中巴构建“钻石型”全方位合作网络奠定战略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