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初至春季,土耳其政府公开表态支持中国核心立场,尤其是在新疆问题、一个中国原则及反恐合作等方面,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
土耳其与中国的关系自1971年建交以来总体稳定,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间走廊”项目推动下,双边经贸和战略合作不断深化5,但土耳其国内存在对中国新疆政策批评的声音。这种矛盾使土耳其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复杂且敏感。
2025年2月20日,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与土耳其外长费丹在约翰内斯堡会晤,双方强调深化战略合作,特别是在反恐、贸易、投资和“一带一路”对接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土耳其方面明确表示坚定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反对任何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活动4。3月18日至19日,中国外交部副部长陈晓东访土,与土耳其外交部长费丹等高层会谈,双方重申加强政治互信,深化务实合作,并就巴以冲突、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局势等国际热点问题交换意见215。
与此同时,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多次公开支持中国新疆政策,反对“东突”等分裂势力,强调维护两国战略合作关系的重要性6。这与土耳其执政党早前的批评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土耳其政府在国家利益和外交战略上的调整。
事情经过详细阐述
- 2025年2月20日,王毅与费丹会谈,双方确认中土合作潜力巨大,愿加强反恐合作和“一带一路”对接,土耳其支持中国在乌克兰危机、巴以问题上的立场4。
- 3月间,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公开支持中国新疆政策,反对“东突”恐怖主义,强调两国战略合作不可动摇6。
- 3月19日,土耳其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起因是伊斯坦布尔市长伊马姆奥卢被捕,这一事件反映土耳其国内政治复杂,埃尔多安政府面临较大压力10。
- 3月初至4月,土耳其外长费丹访华,提出希望加入金砖国家,表达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但中国对此持谨慎态度,俄罗斯则表示欢迎8。
- 4月中旬,中国驻土耳其大使姜学斌在土耳其媒体发表文章,批评美国对土耳其实施关税制裁,强调中土合作的重要性和反对“关税霸凌”14。
各方观点与舆论分析
- 土耳其政府立场:在面对国内维吾尔族同情情绪和国际压力时,土耳其政府选择以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为重,坚定支持中国主权和反恐立场,推动与中国的战略合作。埃尔多安的表态体现了其“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试图在东西方之间寻求平衡69。
- 俄罗斯态度:俄罗斯欢迎土耳其加入金砖国家,视土耳其为重要战略伙伴,尤其在中东和黑海地区的地缘政治中发挥关键作用8。
- 北约及欧盟反应:土耳其与北约盟友关系紧张,因购买俄制S-400导弹系统及东地中海争端遭到制裁,土耳其外交政策的独立性引发盟友担忧,但土耳其并未退出北约,仍寻求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平衡9。
相关国家及周边地区反应
外媒反应及意外之处
外媒对土耳其此番表态表现出明显的意外和关注:
- 德国之声(DW)指出,土耳其对中国态度出现明显变化,尤其是在新疆问题上从过去的批评转向支持,显示土耳其在中土关系中寻求更务实的合作路径3。
- 西方媒体则普遍关注土耳其如何平衡对中国的支持与国内维吾尔族同情民意之间的矛盾,认为这表明土耳其外交政策的复杂性和多重考量15。
总体来看,外媒意外于土耳其在新疆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的明确支持,认为这是土耳其外交政策向“东方”倾斜、与西方尤其是美国关系出现裂痕的重要信号。
对地区政治联盟格局的影响
土耳其支持中国立场,尤其是在核心主权和反恐问题上的合作,正在重塑中东及欧亚地区的政治联盟格局:
- 影响北约内部关系:土耳其与美国的分歧加剧,尤其在叙利亚、伊朗及新疆问题上的立场差异,可能导致北约内部协调难度增加5。
- 平衡民族与国家利益:土耳其政府在支持中国主权的同时,需应对国内维吾尔族同情情绪和政治压力,反映其外交政策的复杂性和灵活性15。
结论
土耳其公开支持中国立场,尤其是在新疆问题和主权安全上,标志着两国战略伙伴关系进入新阶段。这一立场的表态超出外界预期,显示土耳其在复杂的国内外压力下,选择以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为重,调整外交政策,强化与中国的合作。这不仅推动了中土经济、反恐和政治合作的深化,也对中东乃至更广泛地区的政治联盟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体现了土耳其在全球多极化趋势中的战略自主性和地缘政治野心。
未来,中土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及土耳其在地区事务中的角色,将继续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对区域安全、经济合作及大国关系格局均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