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zy loaded image
4. 商务部:中美各取消91%的加征关税,暂停实施24%的反制关税
Words 1558Read Time 4 min
2025-5-12
中美两国于2025年5月12日发布的《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标志着自2025年4月关税战升级以来的重大转折。根据该声明,美国将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45%削减至30%,中国则将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从125%降至10%,双方同时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1416。这一举措不仅缓解了短期内的贸易摩擦,也为未来进一步协商奠定了基础。

一、本轮关税调整的背景与动因

(一)美方单边关税政策的升级与反噬效应

2025年4月以来,美国政府以“对等关税”名义将对华商品关税从34%分阶段提升至125%,个别品类甚至达到145%411。这一政策导致美国一季度GDP环比萎缩0.3%,进口囤货行为加剧库存积压,同时推高通胀压力17。中国对美出口占其总出口比重已从2018年的19.2%降至2024年的14.7%,但美国在华企业仍依赖中国中间产品供应,部分品类依存度超50%15

(二)中方的反制与战略储备

中国通过多元化市场布局降低对美依赖,同时提前部署政策工具箱。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超常规逆周期调节”,预留降准、降息及财政扩张空间15。尽管4月中国对美出口同比下滑21.03%,但内需市场与非美出口渠道的拓展缓冲了冲击17

二、联合声明的核心内容解析

(一)关税调整的具体措施

  1. 美方承诺:
      • 取消根据2025年4月8日第14259号、4月9日第14266号行政令加征的91%关税。
      • 修改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暂停24%关税90天,保留10%基准关税41016
  1. 中方回应:
      • 取消对美91%的反制关税。
      • 暂停24%“对等关税”90天,保留10%基准关税,同时解除非关税措施41619

(二)执行机制与后续安排

双方建立由何立峰副总理与贝森特财长牵头的磋商机制,未来谈判可在中国、美国或第三国进行1014。花旗银行分析认为,此举构成“第一阶段1.5协议”,后续可能将有效关税率进一步降至45%7

三、经济影响的多维度评估

(一)短期市场反应与产业链修复

联合声明发布后,恒生指数单日上涨2.98%,纳斯达克期货涨幅超3.6%,显示市场对供应链稳定的乐观预期17。美国对中国光伏组件、电子元件的进口成本将降低18%-25%,而中国农产品进口商可节省约15%的采购成本18

(二)中长期结构性挑战

  1. 美方政策风险:特朗普强调“美国优先”,其关税底线可能维持在10%,但参考2018年经验,税率在10%-25%间波动的可能性仍存17
  1. 中方转型压力:尽管关税壁垒降低,但美国对华技术封锁与“友岸外包”策略将持续倒逼中国产业升级18

四、国际舆论与战略博弈

(一)多边主义与单边主义的角力

《人民日报》多次强调“贸易战没有赢家”,呼吁美国回归WTO框架1115。欧盟与东盟国家则担忧中美和解可能挤压其第三方市场空间,例如德国汽车业面临中美技术标准协同的竞争压力917

(二)地缘经济格局重构

美国加速与英国、印度等24国推进定制化贸易协议,试图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17。然而,中国通过RCEP与“一带一路”深化区域整合,2024年对东盟出口占比升至18.3%,部分对冲了美方压力15

五、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一)谈判路径的潜在走向

  1. 技术性议题:芬太尼管制与稀土出口可能成为下阶段谈判焦点,双方在相关领域已展现合作意愿78
  1. 结构性矛盾:补贴政策、市场准入与知识产权保护仍是深层障碍,需通过“负面清单”模式逐步突破718

(二)风险防控机制构建

建议设立中美经贸应急联络通道,建立关税调整“缓冲期”评估机制,避免政策骤变冲击企业预期。同时,可探索设立双边贸易补偿基金,对受关税波动影响的中小企业提供定向支持1618

结论

本次关税调整标志着中美经贸关系从对抗向竞合过渡的关键节点。尽管90天的暂停期为双方提供了战略回旋空间,但长期来看,关税工具的边际效用递减已成共识。未来中美博弈将更多转向规则制定权与技术创新力的较量,而全球产业链的韧性测试仍将持续。唯有通过制度性对话与互利性开放,方能实现“非零和”的可持续发展。

======以上评述内容由AI根据互联网信息生成,请谨慎参阅======

上一篇
2025-05-05 早间榜单透视(⭕警示关注⭕)
下一篇
2025-05-13 早间榜单透视(⭕警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