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郑州市金水区爱贝幼儿园在未提前告知家长的情况下突然关停,导致数百名幼儿失学,涉及未退还预付款项达数百万元。该事件暴露出民办教育机构资金监管失效、预付消费风险防控缺失、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脆弱性等深层问题。根据金水区教育局披露,涉事幼儿园自2025年3月即被发现未按规定向监管账户存入资金,但监管措施未能有效阻止风险爆发39。此事引发社会对民办教育机构退出机制、政府监管效能及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的全面反思。
一、事件脉络与直接诱因
(一)突发性关停的运作细节
爱贝幼儿园作为运营近20年的民办教育机构,在2025年五一假期结束后单方面宣布停办。家长反映,园方在4月30日仍正常收取秋季学期费用,部分家庭预付金额超过万元39。这种"收钱即关停"的操作模式,与2024年7月东莞凤岗祥利上城幼儿园、2025年3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6所民办幼儿园的关停案例高度相似,凸显行业性经营风险514。
关键矛盾点集中在资金链断裂的预警缺失。根据企查查平台数据,该园2023年度年检结果为合格,且持续十年获得民办教育合法办学资质3。金水区教育局证实,监管系统在2025年3月已监测到其资金监管账户异常,但未能通过约谈整改避免危机36。这种"监管发现-干预失效-风险爆发"的路径,反映出当前民办教育监管体系的响应迟滞。
(二)预付消费纠纷的法律困境
家长预付费用涉及《民法典》第497条关于格式条款效力的认定。尽管2025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收款不退""限制转卡"等条款无效,但爱贝幼儿园未与家长签订书面合同,导致司法解释第5条"事实合同关系推定规则"适用困难4。教育局统计显示,73%家长通过微信转账支付费用,缺乏交易凭证标准化管理39。
资金追索面临多重障碍:一是涉事幼儿园法人代表已失联,资产转移难以追溯;二是监管账户资金缺口达87%,剩余款项不足以偿付债务;三是部分家长选择接受教育局分流方案,可能影响集体诉讼的原告人数认定369。此类困境与2024年8月南京民办普惠园关停事件中家长面临的"转园即弃权"压力如出一辙13。
二、结构性矛盾的制度溯源
(一)民办幼儿园的生存困局
全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从2022年的4627.53万锐减至2023年的4092.98万,年降幅达11.5%510。郑州作为人口流入城市,2023年民办幼儿园数量较2019年下降19.6%,但爱贝事件显示局部区域竞争加剧与运营风险并存611。生源萎缩引发恶性循环:为维持运营,民办园往往通过预付优惠吸纳资金,而资金链紧张又迫使教育投入缩减,进一步加速生源流失。
财政补贴机制存在结构性缺陷。郑州市2024年5月出台的《关于加强民办幼儿园资金监管建议的答复》显示,民办园生均补贴仅650元/年,不足公办园经费的30%6。这种差异导致民办园过度依赖学费收入,在2025年金水区民办园学费指导价冻结政策下,经营空间被进一步压缩712。
(二)资金监管制度的功能性缺失
郑州市自2022年起推动民办园资金监管,但各区执行力度参差。上街区实行"三方共管"模式,要求学费进入监管账户并按比例拨付;金水区虽设立监管账户,但未设定最低留存额度,致使爱贝幼儿园得以持续提取资金直至枯竭67。对比2024年长沙市民办园关停案例,其监管账户设置30%的风险储备金,有效降低家长损失至12%以下13,凸显制度设计的实效差异。
监管技术手段滞后问题突出。当前资金监管主要依赖人工抽查,而教育部门与银联系统的数据接口尚未打通,无法实现交易流水实时监测。这种信息孤岛现象,使得爱贝幼儿园在2025年3-5月间分37次转出资金共计286万元的操作未被及时发现39。
三、社会风险的系统性传导
(一)家庭教育成本的非预期增长
突发关停导致家长面临双重成本压力:经济层面,预付费用追回周期超过6个月(参照2024年东莞案例),而转园需重新缴纳注册费、服装费等新增支出;时间成本层面,分流安置点平均距离增加2.3公里,每日接送时间成本增加74分钟35。部分家庭被迫选择价格高出40%的高端民办园,教育支出占比从12%骤升至19%,超出郑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承受阈值612。
(二)学前教育生态的信任危机
事件引发"民办教育退出潮"的群体焦虑。2025年5月郑州民办园咨询量同比下降38%,同期公办园转学申请激增214%,但公办园学位供给仅增长7.2%612。这种供需失衡催生地下托管市场,调查显示关停事件后金水区无证托管机构增加17家,卫生达标率仅43%8。家长对民办教育信心的崩塌,可能逆转学前教育多元化供给格局,加重公共财政负担。
四、制度优化的路径探索
(一)构建分级预警监管体系
- 资金流动动态监测
- 信用评价与退出衔接
(二)预付消费风险对冲机制
- 履约保证保险制度
- 消费者冷静期条款
五、公共治理的协同创新
(一)多元主体参与的风险共治
建立民办园关停应急处置联席会议制度,整合教育、金融、司法等部门资源。参考郑州"保交楼"模式,设立学前教育风险处置基金,初期规模建议为市级财政年度教育支出的3%,用于垫付紧急安置费用614。引导行业协会建立互助担保机制,2024年长沙民办园联合体通过互保方式成功化解2所幼儿园的关停危机13。
(二)数字化转型赋能监管效能
开发"学前教育机构健康度诊断平台",集成招生数据、财务流水、家长评价等12项指标,运用机器学习预测机构生存概率。在郑州金水区试点中,该系统提前6个月准确预警3所幼儿园的关停风险712。同时推广电子合同备案系统,通过区块链存证确保交易记录不可篡改,为司法救济提供技术支撑49。
结语
郑州爱贝幼儿园事件绝非孤立个案,而是学前教育供给侧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破解困局需超越个案处置思维,从制度重构层面建立民办教育机构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当务之急是平衡市场活力与风险防控,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监管范式变革,最终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技术赋能的学前教育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