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0日凌晨,巴基斯坦旁遮普省拉瓦尔品第市的努尔·汗空军基地遭遇导弹袭击,引发剧烈爆炸并导致周边地区全面断电。此次事件标志着印度与巴基斯坦自5月7日以来的军事冲突进一步升级,双方围绕跨境打击、无人机攻防、网络攻击等展开多维度对抗。本报告从事件经过、军事行动特征、关键基础设施受损、国际反应及潜在风险等方面,系统分析此次冲突的深层动因与地区安全影响。
一、事件背景与冲突升级路径
(一)印巴军事对抗的导火索
此次冲突的直接导火索可追溯至2025年4月印度克什米尔地区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印度政府指控巴基斯坦支持的武装组织“虔诚军”(LeT)和“穆罕默德军”(JeM)制造了导致26名平民死亡的爆炸案,并于5月7日发起代号“朱砂行动”(Operation Sindoor)的跨境打击712。印度空军对巴基斯坦境内9处目标实施精准空袭,包括旁遮普省巴哈瓦尔布尔地区的导弹储存设施及巴控克什米尔首府穆扎法拉巴德7。巴基斯坦随即反击,击落5架印度战机并暂时关闭领空78。
(二)5月10日袭击事件的战术特征
- 导弹与无人机混合攻击:印度军方于10日凌晨向努尔·汗空军基地发射6枚弹道导弹,其中1枚命中阿达姆普尔,5枚落入阿姆利则地区1319。巴基斯坦军方称其防空系统拦截了多数导弹,但部分仍造成基地外围设施损毁1116。
二、关键基础设施受损评估
(一)努尔·汗空军基地的战略地位
(二)印度电网瘫痪的连锁效应
巴基斯坦的网络攻击聚焦印度国家电网的SCADA(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过恶意代码篡改输配电参数,引发大规模过载跳闸817。旁遮普邦、哈里亚纳邦等农业区灌溉系统停摆,新德里地铁停运12小时,直接经济损失预估达4.3亿美元1719。
三、双方战略意图与军事能力分析
(一)印度的“有限战争”逻辑
印度此次行动呈现三大特点:
(二)巴基斯坦的“不对称反击”策略
巴方采取混合战手段化解印度常规军力优势:
四、国际社会反应与调解困境
(一)主要大国立场分化
- 中国:外交部呼吁双方“保持最大克制”,提出愿牵头印巴三边对话,但未直接谴责印度行动12。
(二)多边机制的失效
五、冲突升级风险与地区安全启示
(一)核威慑条件下的危机管控失效
印巴均未公开提及核武器,但双方战术导弹部队已进入高度警戒:
- 印度“烈火-III”中程导弹完成燃料加注
(二)关键基础设施的“战争海绵”效应
(三)无人机战争的范式变革
结论与建议
本次印巴冲突揭示了南亚安全架构的深层脆弱性。为遏制危机蔓延,国际社会需优先采取以下措施:
- 建立关键基础设施防护联盟:由东盟牵头制定跨境电网、航管系统的战时防护协议。
- 强化无人机出口管制:将GNSS模块、图像识别芯片纳入《瓦森纳协定》监管清单。
- 重启印巴危机热线:在联合国监督下升级双方战区指挥官直接通讯协议,避免误判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