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7日至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正式会谈。此次访问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及联合国成立80周年的历史节点,两国元首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关于进一步深化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交换涵盖全球战略稳定、能源合作、数字经济等领域的20余份双边合作文本361216。此次会谈不仅延续了中俄高层交往的传统,更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为两国关系注入新的战略内涵。
一、历史背景与当前国际环境下的中俄互动
中俄元首此次会晤的背景具有多重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特征。从历史维度看,2025年正值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两国共同强调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与正确历史观,反对篡改历史与复活军国主义41317。这一立场既是对历史责任的共同承担,也是对当前国际秩序挑战的回应。从现实地缘政治角度,全球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北约东扩至亚太的动向加剧地区紧张17,而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战略协作对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具有关键作用。
经济层面,尽管2025年第一季度中俄贸易额同比下降6.6%至532亿美元10,但双方通过签署新版《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及《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15,着力优化贸易结构,推动合作从能源、原材料等传统领域向高科技、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延伸。这种调整既是对短期贸易波动的应对,更是长期战略互补性的深化。
二、领导人战略共识与政策导向
习近平主席在会谈中明确提出中俄关系的“四个坚持”:坚持世代友好深化政治互信、坚持互利共赢深化务实合作、坚持公平正义维护国际秩序、坚持和衷共济引领全球治理512。这四维框架将双边关系提升至全球治理层面,凸显两国超越传统双边合作的战略视野。普京总统则强调俄中关系已成为“21世纪国际关系的典范”312,其表态不仅体现对华关系在俄外交布局中的核心地位,更暗含对西方遏制战略的回应。
在具体政策层面,两国元首达成三项突破性共识:第一,建立能源战略伙伴关系升级版,除传统油气项目外,重点推进核能、可再生能源及能源技术创新合作915;第二,构建“数字丝绸之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机制,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联合研发36;第三,创新安全合作模式,通过扩大联合军演规模、常态化空中海上巡航及反恐情报共享,形成“战略稳定双保险”1718。这些举措标志着中俄合作从规模扩张向质量升级转型。
三、关键领域合作的具体深化路径
(一)能源合作:从资源互补到技术共研
根据联合声明,双方将持续巩固全面能源合作伙伴关系,重点推进四大工程: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增容、中俄天然气管道西线建设、田湾核电站7-8号机组共建,以及北极LNG合作开发915。值得关注的是,合作模式已突破单纯资源贸易,转向技术标准协同创新。例如,在第四代核反应堆研发中,中方高温气冷堆技术与俄方快中子反应堆技术形成互补;在智能电网领域,两国正联合制定跨境电力互联互通技术标准1519。
(二)科技协同:构建创新联合体
中俄科技创新合作聚焦三大方向:其一,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进入实质阶段,计划2030年前完成无人基地建设;其二,成立人工智能伦理联合研究中心,就算法偏见治理、数据主权界定等议题提出“中俄方案”;其三,在哈尔滨建立中俄跨境数字经济试验区,试点区块链跨境支付、数字身份互认等应用场景61419。这些合作不仅突破西方技术壁垒,更试图重塑全球科技治理规则。
(三)军事安全:新型战略稳定架构
两国国防部长会议机制升级为“2+2”模式(外交与国防部长联合会议),并建立网络空间联合防御中心1718。在具体行动层面,2025年计划举行“海上联合-2025”军演,首次纳入反导联合作战科目;“西部·联合-2025”陆上演习将重点演练高原山地环境下的多兵种协同。这些举措既提升两军互操作性,又形成对地区安全威胁的有效威慑。
四、国际战略协作的全球性影响
中俄在国际事务中的协调呈现三个新特点:首先,在联合国框架内构建“议题联盟”,如在安理会共同反对单边制裁、推动气候融资机制改革417;其次,创新多边合作平台,将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与欧亚开发银行进行项目对接,为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替代性融资渠道1417;再次,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开展“预防性外交”,联合发起《生物安全公约》倡议,建立病原体数据共享机制616。
针对乌克兰危机,双方提出“四阶段解决框架”:立即停火、人道主义走廊建设、主权安全保障谈判、战后重建合作17。这一方案强调联合国主导作用,与西方“阵营对抗”模式形成对比,为政治解决冲突提供新思路。
五、挑战与前景展望
尽管中俄合作取得显著进展,仍需应对三重挑战:其一,西方技术封锁加剧背景下,部分高端装备零部件供应存在“卡脖子”风险;其二,两国经济周期差异可能导致合作节奏错配,如俄方急于推进能源项目而中方更侧重技术合作;其三,“第三方因素”干扰升级,美国正通过《印太经济框架》拉拢东南亚国家削弱中俄影响力817。
展望未来,中俄关系将沿三条主线深化:在地缘经济层面,共建“冰上丝绸之路”与“数字欧亚”走廊;在全球治理层面,推动上海合作组织与金砖机制扩容,构建“全球南方”协作网络;在文明对话层面,通过“中俄文化年”系列活动,塑造超越西方中心主义的世界文明观111419。这种全方位协作不仅重塑欧亚大陆地缘格局,更为变革中的国际秩序提供稳定性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