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于2025年5月2日正式终止了对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这项重大贸易政策调整直接冲击全球跨境电商格局,尤其是以中国为主要货源地的跨境电商平台。政策变更后,原本享受"最低限度"豁免的800美元以下包裹现在须缴纳高达145%的惩罚性关税,对中美贸易流向、电商生态、消费者成本以及全球供应链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报告将深入分析政策变更的背景、具体措施及其对跨境贸易和消费者的多维度影响。
政策变更概述与背景
政策内容与执行细则
美国当地时间2025年5月2日,特朗普政府正式终止了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取消了自1938年起实施的"最低限度"(de minimis)豁免待遇510。根据新政策,通过私营承运商(如UPS、FedEx)运送的中国包裹将被征收145%的关税1719。而通过邮政服务运送的包裹则面临两种选择:要么征收相当于包裹价值120%的关税,要么征收每件100美元的固定关税,且这一固定费率将于2025年6月1日起上调至200美元1417。
这项关税政策是特朗普政府一系列贸易措施的组成部分。早在2025年4月2日,特朗普总统就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旨在取消对来自中国的低价值进口产品的免税最低限度待遇16。该政策实施前曾短暂取消后又恢复,但美国最终表示将在完善关税征收系统后取消这一豁免政策4。
政策出台的原因
然而,分析人士认为,这一政策变更也与中国跨境电商平台在美国市场的迅速扩张有关。据美国国会研究服务部2月的报告显示,从2018年到2023年,来自中国的低价值电子商务出口从53亿美元猛增至660亿美元510。这种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de minimis"免税条款,该条款成为中国出口进入美国市场的"主要路径"5。
对跨境电商与国际贸易的影响
跨境电商格局的重塑
这一政策变更对以中国为供应链基地的跨境电商平台造成了直接冲击,特别是Temu、Shein等依赖小额包裹免税政策的平台291019。根据报道,这些平台每天向美国客户发送约100万个包裹9,约占美国小额豁免进口总量的30%16。
关税的激增将显著提高这些平台的运营成本,可能导致行业洗牌。根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估计,小额免税包裹已经从2017年的2.98亿件,增长至2024年的10.3亿件(有报道称达13.6亿件),目前可能占美国进口货物总量的92%16。这一巨大体量表明政策变更的影响范围极广。
贸易流向与规模的变化
在贸易数量上,2023财年美国有高达60.8%的小额免税包裹进口源于中国16,这一比例说明取消免税政策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冲击尤为明显。而从中国角度看,2024年对美出口小额免税包裹的金额约占中国所有小额包裹的24.4%,对美出口额中有4.3%是小额免税包裹16。
电商平台的应对策略分析
业务模式转型
面对新政策的挑战,不同电商平台采取了不同的应对策略:
Temu宣布放弃以廉价中国进口商品为中心的模式,转向所谓的"本地履行",通过招募美国商家销售当地商品来规避关税219。该公司在其美国网站上特别标注了"本地货"标签,向消费者强调这些商品无需支付进口关税1719。
Shein试图通过优化供应链来降低成本影响,同时在其美国Instagram账户上发文安抚消费者,称虽然一部分产品价格可能变化,但大部分产品仍将保持原有价格水平19。
阿里速卖通(AliExpress)则直接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在结账时添加"进口费用"。例如,一副售价8.74美元的耳机,由于145%的新增关税,账单金额上涨了12.67美元,总计21.41美元(不含当地税和运费)17。
企业投资与供应链调整
尽管面临挑战,部分企业选择逆周期加大投入。如eBay中国跨境贸易事业部华东区总经理潘喆虎观察到,几乎所有大卖家都在持续加大投入力度4。这种投入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扩大产能,二是开拓新的产品线,三是建设海外仓,四是增加人力和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4。
海外仓成为许多企业规避关税冲击的重要选择。相比直邮,这种方式可以极大程度降低成本,提高物流时效,有海外仓行业人士透露,最近收到关于海外仓的咨询明显增多4。
对美国消费者的影响
价格上涨与消费负担增加
取消小额包裹免税政策将直接导致美国消费者面临价格上涨51015。根据耶鲁大学预算实验室的研究,取消小额豁免可能使美国消费者整体成本增加至少109亿美元,平均每人34美元,每个家庭136美元11。若考虑到实际观察到的消费模式,这一成本可能更高,达到每个家庭163美元11。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政策对低收入和少数族裔消费者的影响最为显著。研究显示,在最低收入邮编区域,73%的购买落在小额豁免范围内,而在最富裕邮编区域,这一比例仅为52%11。
价格传导机制
亚特兰大联邦储备银行的研究进一步表明,对中国进口商品额外征收10%的关税,对加拿大和墨西哥进口商品征收25%的关税,以及对其他国家征收10%的关税,可能导致日常零售购买的消费者价格上涨0.81%至1.63%18。
关税作为一种进口税,其税负通常落在国内销售商和消费者身上。历史数据显示,在2018-2019年的关税政策中,虽然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但中国出口商并未显著改变其价格,导致进口价格几乎一对一上涨,大部分成本转嫁给了消费者15。
对中国出口和经济的影响
出口结构调整
对中国出口企业而言,这一政策变更意味着跨境电商门槛的提高和成本的增加。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低值简易通关商品的出口额约占中国总出口额的2.6%16,虽然比例不高,但影响不可忽视。
政策变更将加速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转型升级。如eBay大中华区销售与品类管理总经理庞涛指出:"未来它的门槛会抬高,带来一些变化和转型,其实对很多企业来讲是一个机遇。"4他认为,门槛提升能够更好地规范市场秩序,促使企业更加集中精力进行供应链的高效管理。
不同企业的差异化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政策变更对不同企业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差异。具有品牌力的企业受影响较小,因为品牌溢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税务调整带来的成本上升4。此外,一些非同质化的细分赛道,例如收藏卡、品牌球鞋等个性化的收藏品,由于产品附加值高,关税在其总价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影响程度有限4。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
金融市场反应
令人意外的是,在政策正式生效当天,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电商网站股价普遍上涨:拼多多(Temu的母公司)上涨4.34%,阿里巴巴上涨3.77%,京东上涨4.12%17。这或许表明市场已经提前消化了政策变更的影响,或者投资者认为中国电商企业有能力适应新的贸易环境。
全球贸易政策趋势
这一政策变更也反映了全球贸易政策的变化趋势。法国上周建议对来自欧盟以外国家的包裹征收"手续费",这些统一费率将持续到2026年至2028年,届时欧盟可能会取消目前对价值低于150欧元包裹的关税豁免17。与此同时,在2024年,南非取消了小额豁免规定,土耳其大幅降低了小额豁免门槛(仅对33美元以下的进口适用),巴西对通过网上购买的50美元以下进口征收20%的关税11。
结论
美国终止对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标志着中美贸易关系进入新阶段,也反映了全球贸易环境的深刻变化。这一政策变更将对跨境电商格局、消费者价格和国际贸易流向产生多维度影响。
对跨境电商平台而言,关税上调将加速业务模式转型,推动海外仓建设和供应链本地化。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将通过提升品牌价值、优化供应链和拓展新市场来应对挑战。
对美国消费者来说,这一政策将带来价格上涨和消费选择减少的直接影响,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体的冲击更为显著。
从长远来看,这一政策变更可能促使中国出口企业加速转型升级,从产品出海迈向品牌出海和供应链出海的高级阶段。同时,这也提醒各国企业需要构建更具韧性的全球供应链,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贸易政策环境。
随着全球贸易规则的重塑,跨境电商将面临更严格的监管和更高的合规要求,但这也为那些能够适应变化、提升竞争力的企业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